
實施水泥新標準以來,各廠都在尋求提高水泥產品質量的技術途徑,尤其是采用φ2.2×6.5m閉路粉磨的中小型水泥廠,產品粒度較粗,顆粒分布不合理,水泥早期強度低,產品質量差,多數廠家以降低篩余來控制水泥細度,使磨機產量降低,成本增加。河南某水泥廠φ2.2×6.5m水泥磨,因熟料溫度高、粒度大,臺時產量只有12噸左右(礦渣水泥),比表面積300㎡/㎏左右,水泥粉磨電耗34kwh/t.2004年8月通過采取一定的技術措施,系統產量達到17-19t/h,比表面積達到340㎡/㎏以上。
1、降低入磨物料粒度
入磨物料粒度大小是影響磨機產量的主要因素,粒度小,可減小鋼球的平均球徑,在裝載量相同的情況下,鋼球個數增加,鋼球的總面積增加,可增加鋼球與物料的接觸面積;提高粉磨效率。
該廠熟料破碎原采用鄂式細碎機,入磨物料粒度最大30㎜以上,小于5㎜的占8%。我們在磨頭增加了PCF30錘式細碎機+2YKF1245圓振篩系統后,使入磨物料粒度100%小于5㎜,
平均粒徑3㎜左右,大部分為粉狀,改造前后物料粒徑分布見表1
表1:改造前后粒徑分布
粒度 ㎜ |
<1㎜ |
1~3㎜ |
3~5㎜ |
5~10㎜ |
10~15㎜ |
15~25㎜ |
25㎜以上 |
改造前入磨% |
/ |
2 |
6 |
29.1 |
26.8 |
31.6 |
5 |
改造后細碎機出料% |
29.3 |
40.5 |
15.2 |
15 |
0 |
0 |
0 |
改造后入磨% |
34.5 |
47.6 |
17.9 |
0 |
0 |
0 |
0 |
2、 調整磨機內部結構和研磨體機配
2.1 磨機內部結構的調整
入磨物料粒度降低后,磨內結構應作適當調整,我們將一倉長度由原來的2.75m縮短為2.25m,即把隔倉板向前移動一塊襯板長度,二倉長度由原來的3.4m增加到3.9m,增加細磨倉的研磨能力;提高粉磨效率。一倉采用曲面階梯襯板,加大研磨體落差,提高沖擊能力;二倉采用具有分機和提升作用的雙曲面襯板,從而提高了粉磨料率,降低了電耗。
2.2研磨體裝載量的確定
根據生產經驗,每驅動1t研磨體,需電機功率10-11KW,φ2.2×6.5m水泥磨電機功率為380KW,可拖動34-38噸研磨體,我們將研磨體又設計裝載量的31噸提高到34噸,用公式驗算電機儲備系數為1.07,可以滿足儲備要求。
2.3 填充率的調整
研磨體總裝載量確定后,根據填充率來確定各倉裝載量的大小;在閉路粉磨過程中,為了減小過粉磨現象,往往使一倉填充率高于二倉,以加快物料在磨內流速。國外球磨機的填充率比較高,可達35%,可別達40%。根據我們的經驗,選一倉填充率為35%,二倉為33%。生產實踐證明,調整后磨機運行穩定,產量提高幅度較大。
2.4 研磨體機配的調整
根據入磨物料的粒度、經驗及有關公式,我們確定一倉最大球徑為70㎜,平均球徑為57㎜,為了加快物料流速,改善產品顆粒形貌,提高產品質量,我們將二倉鋼鍛改為鋼球,采用三級球配,二倉平均球徑為30.1㎜,調整后磨機參數見表2
表2 改造前后磨機參數
一倉
時間 |
長度m |
填充率% |
平均球徑㎜ |
襯板形式 |
研磨體機配 t |
φ100 |
φ90 |
φ80 |
φ70 |
φ60 |
φ50 |
φ40 |
合計 |
該前 |
2.75 |
33 |
82 |
階梯 |
1.7 |
3.8 |
5.4 |
3.0 |
0.6 |
/ |
/ |
14.5 |
改后 |
2.25 |
35 |
57 |
曲面階梯 |
/ |
/ |
0.3 |
2.0 |
5.5 |
4 |
1 |
12.8 |
二倉
時間 |
長度m |
填充率% |
平均球徑㎜ |
襯板形式 |
研磨體機配 t |
φ25×30 |
φ20×25 |
φ40 |
φ30 |
φ20 |
合計 |
該前 |
3.4 |
33 |
82 |
平襯板 |
9.0 |
8.5 |
/ |
/ |
/ |
17.5 |
改后 |
3.9 |
33 |
30.1 |
雙曲面 |
/ |
/ |
6.0 |
10.2 |
5.0 |
21.2 |
改造后采用優質鋼球,耐磨性好,球面磨損均勻,表面光滑,不易附著粉料,延長了清倉補球周期,減輕了工人勞動強度,提高了設備運轉率。
3、加強磨內通風,改善操作環境
由于磨尾和選粉機進出料口處漏風,磨內負壓不夠,磨頭冒灰嚴重,磨內通風不好,磨內溫度較高,我們將風機由Y4-72N04.5A 更改為Y4-72N06C,對磨尾出料口及選粉機進出料口處安裝了鎖風閥,將磨內風速提高到1.4m/s。加強磨內通風,降低了磨內溫度,解決了磨頭冒灰現象,改善了操作環境。
4 結論
通過以上措施,使φ2.2×6.5m水泥磨產量達到17-19t/h,水泥比表面積達到340㎡/㎏以上。噸水泥粉磨電耗比原來降低了30%,提高水泥的產質量,降低了成本。對同類技術改造,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。